当前位置:公众访问 >页面
简体中文 / English
1.患者基本信息
1.1.基本信息

1姓名

王金老

2性别

3年龄

70

4住院号

843593

5身高

175 cm

6体重

70 kg

7体表面积

1.85 m2

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38

10感染源

腹腔
/
血源性

入组日期

2017.7.2 年/月/日

SOFA评分(入组时)

15

6h液体复苏达标情况

CVP8-12 mmHg
/
MAP≥65 mmHg
/
ScvO2≥70%
/
尿量≥0.5

1.2.纳入标准

1.2.1年龄>=60

1.2.2感染性休克

1.2.3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1.2.4接受早期液体复苏

1.3.排除标准

1.3.1年龄<60

1.3.2孕妇

1.3.3晚期恶性肿瘤

1.3.4肺间质纤维化

1.3.5严重的心律失常

1.3.6小潮气量通气

1.3.7肝功能衰竭(child分级3级)

1.3.8拒接参加研究

1.4.既往病史

1.4.1心脏病

1.4.2高血压病

1.4.3慢性肾功能衰竭

1.4.4慢性阻塞性肺病

1.4.5糖尿病

1.4.6脑血管意外

2.入组0小时
1.一般信息

1.抗生素

2.具体抗生素

比阿培南0.6 bid

3.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4.置入PiCCO导管距离入组时间

120 min

5.第一次超声检查距离入组时间

140 min

6.入 ICU 时间距离入组时间

420 min

2.生命体征

1.体温

36.5

2.心率

141 次/分

3.呼吸

19 次/分

4.收缩压

155 mmHg

5.舒张压

85 mmHg

6.平均动脉压

109 mmHg

3.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6.6 mmHg

2.氧输送

274

3.氧耗

60

4.动静脉氧含量差

31

2.3.、动脉血气分析

1.血液酸碱度

7.23

2.氧分压

64.5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3.6 mmHg

4.剩余碱

-12.9 mmol/L(±2.3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89.6 %

6.血乳酸浓度

3.8 mmol/L

7.氧合指数

92 mmHg

2.3.、中心静脉血气分析

1.pH值

7.19

2.氧分压

43.6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40.2 mmHg

4.剩余碱

-12.4 mmol/L

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70 %

4.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1970 ml

2.出量

1500 ml

3.尿量

1200 ml

4.超滤量

0 ml

5.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6.去甲肾上腺素剂量

25 μg/Kg/min

7.是否使用多巴胺

8.多巴胺剂量

μg/Kg/min

9.是否使用多巴酚丁胺

10.多巴酚丁胺剂量

μg/Kg/min

11.其他血管活性药和强心药

5.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12 mmHg

2.心输出量

1.94 L/min

3.心指数

1.05 L/min/m2

4.每搏量

13.8 ml

5.每搏指数

7.4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868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695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11.4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2.5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7396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2

12.全心射血分数

5 %

13.每搏量变异

29 %

14.脉压变异

%

15.dPmax

1360

6.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7.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2

2.肺部超声评分

6

3.B+区域(B线》3条)

8.下腔静脉
2.8.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8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1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

2.8.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16 mm

2.吸气内径(短径)

13 mm

3.呼气内径(长径)

13 mm

4.呼气内径(短径)

9 mm

3.入组后6小时
7..下腔静脉
3.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23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21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

3.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21 mm

2.吸气内径(短径)

20 mm

3.呼气内径(长径)

18 mm

4.呼气内径(短径)

17 mm

1..生命体征

1.体温

35.5

2.心率

117 次/分

3.呼吸

18 次/分

4.收缩压

145 mmHg

5.舒张压

75 mmHg

6.平均动脉压

103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8.1 mmHg

2.氧输送

777

3.氧耗

204

4.动静脉氧含量差

38

3.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39

2.动脉氧分压

68.1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6.8 mmHg

4.剩余碱

-2.5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94.7 %

6.血乳酸浓度

3.9 mmol/L

7.氧合指数

113 mmHg

3.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34

2.中心静脉氧分压

38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44.9 mmHg

4.剩余碱

-1.5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69.8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3153 ml

2.出量

3188 ml

3.尿量

750 ml

4.超滤量

2258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35 mg

6.多巴胺用量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15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4 mmHg

2.心输出量

5.37 L/min

3.心指数

2.9 L/min/m2

4.每搏量

45.9 ml

5.每搏指数

24.8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084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818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13.1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2.2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2727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3

12.全心射血分数

12 %

13.每搏量变异

13 %

14.脉压变异

%

15.dPmax

1017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3

2.肺部超声评分

8

3.B+区域 (B线》3条)

4.入组后12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5.6

2.心率

108 次/分

3.呼吸

18 次/分

4.收缩压

155 mmHg

5.舒张压

79 mmHg

6.平均动脉压

109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2.1 mmHg

2.氧输送

553

3.氧耗

368

4.动静脉氧含量差

75

4.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46

2.动脉氧分压

36.5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2 mmHg

4.剩余碱

-0.7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72.2 %

6.血乳酸浓度

6 mmol/L

7.氧合指数

36 mmHg

4.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38

2.中心静脉氧分压

18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4.1 mmHg

4.剩余碱

-4.2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24.1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6258 ml

2.出量

9414 ml

3.尿量

3100 ml

4.超滤量

7734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125 mg

6.多巴胺用量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25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10 mmHg

2.心输出量

4.88 L/min

3.心指数

2.64 L/min/m2

4.每搏量

45.2 ml

5.每搏指数

24.4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048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839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19.7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3.5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2758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3

12.全心射血分数

12 %

13.每搏量变异

24.4 %

14.脉压变异

%

15.dPmax

1103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5

2.肺部超声评分

12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4.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21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8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

4.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18 mm

2.吸气内径(短径)

16 mm

3.呼气内径(长径)

17 mm

4.呼气内径(短径)

15 mm

5.入组后24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5.2

2.心率

90 次/分

3.呼吸

20 次/分

4.收缩压

156 mmHg

5.舒张压

77 mmHg

6.平均动脉压

108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6.8 mmHg

2.氧输送

502

3.氧耗

151

4.动静脉氧含量差

40

5.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5

2.动脉氧分压

43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28.9 mmHg

4.剩余碱

0.5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82.4 %

6.血乳酸浓度

5.8 mmol/L

7.氧合指数

43 mmHg

5.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46

2.中心静脉氧分压

29.6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5.7 mmHg

4.剩余碱

1.6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57.5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2948 ml

2.出量

4164 ml

3.尿量

200 ml

4.超滤量

3894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158 mg

6.多巴胺用量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35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2 mmHg

2.心输出量

3.79 L/min

3.心指数

2.05 L/min/m2

4.每搏量

42.1 ml

5.每搏指数

22.8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823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658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34.6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7.9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4137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3

12.全心射血分数

14 %

13.每搏量变异

9 %

14..脉压变异

%

15.dPmax

1103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9

2.肺部超声评分

18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5.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25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24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

5.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21 mm

2.吸气内径(短径)

19 mm

3.呼气内径(长径)

17 mm

4.呼气内径(短径)

16 mm

6.入组后48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5.5

2.心率

77 次/分

3.呼吸

20 次/分

4.收缩压

143 mmHg

5.舒张压

73 mmHg

6.平均动脉压

100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5.7 mmHg

2.氧输送

703

3.氧耗

236

4.动静脉氧含量差

47

6.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56

2.动脉氧分压

50.5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27.9 mmHg

4.剩余碱

3.4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89.1 %

6.血乳酸浓度

4.7 mmol/L

7.氧合指数

40 mmHg

6.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5

2.中心静脉氧分压

31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3.6 mmHg

4.剩余碱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59.2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4555 ml

2.出量

7323 ml

3.尿量

500 ml

4.超滤量

6373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186 mg

6.多巴胺用量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55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4 mmHg

2.心输出量

5.07 L/min

3.心指数

2.74 L/min/m2

4.每搏量

65.8 ml

5.每搏指数

35.6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250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1001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34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6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2801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3

12.全心射血分数

15 %

13.每搏量变异

10 %

14.脉压变异

%

15.dPmax

842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9

2.肺部超声评分

20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6.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22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20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

6.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18 mm

3.呼气内径(长径)

16 mm

4.呼气内径(短径)

17 mm

2.吸气内径(短径)

15 mm

7.入组后72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5.2

2.心率

93 次/分

3.呼吸

18 次/分

4.收缩压

123 mmHg

5.舒张压

59 mmHg

6.平均动脉压

82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3.9 mmHg

2.氧输送

520

3.氧耗

180

4.动静脉氧含量差

43.6

7.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5

2.动脉氧分压

52.6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27.2 mmHg

4.剩余碱

-0.7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87.8 %

6.血乳酸浓度

2.7 mmol/L

7.氧合指数

89 mmHg

7.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46

2.中心静脉氧分压

31.4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1.1 mmHg

4.剩余碱

-0.7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57.4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5429 ml

2.出量

8856 ml

3.尿量

550 ml

4.超滤量

7836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220 mg

6.多巴胺用量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68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5 mmHg

2.心输出量

4.13 L/min

3.心指数

2.23 L/min/m2

4.每搏量

24 ml

5.每搏指数

2.5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788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631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25.9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6.2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2758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3

12.全心射血分数

16 %

13.每搏量变异

16 %

14.脉压变异

%

15.dPmax

1109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8

2.肺部超声评分

16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7.7.1、纵切切面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20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6 mm

7.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17 mm

2.吸气内径(短径)

15 mm

3.呼气内径(长径)

16 mm

4.呼气内径(短径)

13 mm

8.第1天
1.心功能指标

1.脑利钠肽前体氨基端片段血浆浓度

6023 pg/ml

2.脑钠肽

pg/ml

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

0.068 ng/ml

4.肌酸激酶同工酶

24 U/L

2.肾功能指标

1.肌酐(Scr)

186 umol/L

2.尿素氮(BUN)

13 mmol/l

3.肾小球滤过率

32 ml/min/1.73m2

检查日期

2017.7.2 yyyy-mm-dd

3.血常规检测

1.白细胞计数

10.6 X10*9/L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6.2 %

3.血红蛋白

g/L

4.C反应蛋白

29.59 mg/L

5.降钙素原

26.92 ng/ml

6.检测日期

4.SOFA评分

SOFA评分

15

9.第2天
1.心功能指标

1.脑利钠肽前体氨基端片段血浆浓度

9584 pg/ml

2.脑钠肽

pg/ml

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

0.323 ng/ml

4.肌酸激酶同工酶

15 U/L

2.肾功能指标

1.肌酐(Scr)

104 umol/L

2.尿素氮(BUN)

9.9 mmol/l

3.肾小球滤过率

57 ml/min/1.73m2

3.血常规检测

1.白细胞计数

8.7 X10*9/L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5.1 %

3.血红蛋白

g/L

4.C反应蛋白

288.47 mg/L

5.降钙素原

大于100 ng/ml

4.SOFA评分

SOFA评分

15

10.第3天
1.心功能指标

1.脑利钠肽前体氨基端片段血浆浓度

9997 pg/ml

2.脑钠肽

pg/ml

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

0.073 ng/ml

4.肌酸激酶同工酶

33 U/L

2.肾功能指标

1.肌酐(Scr)

79 umol/L

2.尿素氮(BUN)

7.5 mmol/L

3.肾小球滤过率

75 ml/min/1.73m2

3.血常规检测

1.白细胞计数

14.9 X10*9/L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6.2 %

3.血红蛋白

g/L

4.C反应蛋白

267.06 mg/L

5.降钙素原

70.73 ng/ml

4.SOFA评分

SOFA评分

18

11.研究结束
4.1.一般情况

1.研究过程中是否输注红细胞

2.输注红细胞

U

3.是否输注血浆

4.输注血浆

2400 ml

5.是否输注血小板

6.输注血小板

10 U

7.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38

8.并发症

4.2.预后

1.患者转归

死亡

2.28天内死亡?

3.生存天数

35

4.死亡时间

2017.8.7 yyyy/mm/dd

5.死亡诊断

MODS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心功能不全

6.住院时间

15

7.住ICU时间

15

8.机械通气时间

332 小时

9.ICU住院费用

134947

10.是否CRRT治疗

11.CRRT支持时间

144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