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众访问 >页面
简体中文 / English
1.患者基本信息
1.1.基本信息

1姓名

sat

2性别

3年龄

76

4住院号

17024182

5身高

153 cm

6体重

45 kg

7体表面积

1.41 m2

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33

10感染源

腹腔

入组日期

2017/7/18 年/月/日

SOFA评分(入组时)

6h液体复苏达标情况

CVP8-12 mmHg
/
MAP≥65 mmHg
/
ScvO2≥70%
/
尿量≥0.5

1.2.纳入标准

1.2.1年龄>=60

1.2.2感染性休克

1.2.3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1.2.4接受早期液体复苏

1.3.排除标准

1.3.1年龄<60

1.3.2孕妇

1.3.3晚期恶性肿瘤

1.3.4肺间质纤维化

1.3.5严重的心律失常

1.3.6小潮气量通气

1.3.7肝功能衰竭(child分级3级)

1.3.8拒接参加研究

1.4.既往病史

1.4.1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4.2高血压病

1.4.3慢性肾功能衰竭

1.4.4慢性阻塞性肺病

1.4.5糖尿病

1.4.6脑血管意外

2.入组0小时
1.一般信息

1.抗生素

2.具体抗生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3.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
多巴胺

4.置入PiCCO导管距离入组时间

30 min

5.第一次超声检查距离入组时间

60 min

6.入 ICU 时间距离入组时间

30 min

2.生命体征

1.体温

36.2

2.心率

107 次/分

3.呼吸

14 次/分

4.收缩压

166 mmHg

5.舒张压

52 mmHg

6.平均动脉压

83 mmHg

3.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2 mmHg

2.氧输送

749.23

3.氧耗

188.40

4.动静脉氧含量差

25.71

2.3.、动脉血气分析

1.血液酸碱度

7.36

2.氧分压

142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3 mmHg

4.剩余碱

-7.3 mmol/L(±2.3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99.0 %

6.血乳酸浓度

2.1 mmol/L

7.氧合指数

355.0 mmHg

2.3.、中心静脉血气分析

1.pH值

7.35

2.氧分压

58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5 mmHg

4.剩余碱

-7.5 mmol/L

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74.0 %

4.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600 ml

2.出量

50 ml

3.尿量

50 ml

4.超滤量

0 ml

5.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

6.去甲肾上腺素剂量

0.0017 μg/Kg/min

7.是否使用多巴胺

8.多巴胺剂量

7.4 μg/Kg/min

9.是否使用多巴酚丁胺

10.多巴酚丁胺剂量

μg/Kg/min

11.其他血管活性药和强心药

5.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13 mmHg

2.心输出量

7.4 L/min

3.心指数

5.2 L/min/m2

4.每搏量

65 ml

5.每搏指数

70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234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988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9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1.2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1300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5.2

12.全心射血分数

22.0 %

13.每搏量变异

25.0 %

14.脉压变异

14 %

15.dPmax

3136

6.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7.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2.肺部超声评分

2

3.B+区域(B线》3条)

8.下腔静脉
2.8.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8.3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5.2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18.51 %

2.8.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mm

2.吸气内径(短径)

mm

3.呼气内径(长径)

mm

4.呼气内径(短径)

mm

3.入组后6小时
7..下腔静脉
3.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8.7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4.6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24.62 %

3.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mm

2.吸气内径(短径)

mm

3.呼气内径(长径)

mm

4.呼气内径(短径)

mm

1..生命体征

1.体温

36.5

2.心率

98 次/分

3.呼吸

16 次/分

4.收缩压

137 mmHg

5.舒张压

57 mmHg

6.平均动脉压

83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mmHg

2.氧输送

3.氧耗

4.动静脉氧含量差

3.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2.动脉氧分压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mmHg

4.剩余碱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

6.血乳酸浓度

mmol/L

7.氧合指数

mmHg

3.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2.中心静脉氧分压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mmHg

4.剩余碱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1210 ml

2.出量

670 ml

3.尿量

70 ml

4.超滤量

620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32.8 mg

6.多巴胺用量

120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10 mmHg

2.心输出量

6.95 L/min

3.心指数

4.38 L/min/m2

4.每搏量

62 ml

5.每搏指数

40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255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1004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9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1.2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1420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4.8

12.全心射血分数

19.0 %

13.每搏量变异

25 %

14.脉压变异

18 %

15.dPmax

2631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2.肺部超声评分

2

3.B+区域 (B线》3条)

4.入组后12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6.3

2.心率

113 次/分

3.呼吸

16 次/分

4.收缩压

129 mmHg

5.舒张压

54 mmHg

6.平均动脉压

82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5.0 mmHg

2.氧输送

689.74

3.氧耗

151.83

4.动静脉氧含量差

23.08

4.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32

2.动脉氧分压

115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5 mmHg

4.剩余碱

-8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97.80 %

6.血乳酸浓度

1.5 mmol/L

7.氧合指数

287.50 mmHg

4.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34

2.中心静脉氧分压

44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40 mmHg

4.剩余碱

-4.5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76.20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2530 ml

2.出量

1370 ml

3.尿量

70 ml

4.超滤量

1200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47.2 mg

6.多巴胺用量

240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11 mmHg

2.心输出量

6.64 L/min

3.心指数

4.19 L/min/m2

4.每搏量

64 ml

5.每搏指数

40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126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901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8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1.2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1305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5.1

12.全心射血分数

20.0 %

13.每搏量变异

30.0 %

14.脉压变异

26 %

15.dPmax

1092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2.肺部超声评分

1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4.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7.2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4.6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16.35 %

4.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mm

2.吸气内径(短径)

mm

3.呼气内径(长径)

mm

4.呼气内径(短径)

mm

5.入组后24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6.7

2.心率

83 次/分

3.呼吸

15 次/分

4.收缩压

112 mmHg

5.舒张压

49 mmHg

6.平均动脉压

75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9.0 mmHg

2.氧输送

571.88

3.氧耗

122.68

4.动静脉氧含量差

23.16

5.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51

2.动脉氧分压

186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23 mmHg

4.剩余碱

-4.1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99.70 %

6.血乳酸浓度

1.4 mmol/L

7.氧合指数

465 mmHg

5.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45

2.中心静脉氧分压

51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2 mmHg

4.剩余碱

-3.8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78.20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3490 ml

2.出量

3090 ml

3.尿量

190 ml

4.超滤量

2900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63.2 mg

6.多巴胺用量

480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13 mmHg

2.心输出量

5.39 L/min

3.心指数

3.4 L/min/m2

4.每搏量

68 ml

5.每搏指数

43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143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914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8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1.1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1506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4.1

12.全心射血分数

25.0 %

13.每搏量变异

22.0 %

14..脉压变异

18 %

15.dPmax

1570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2.肺部超声评分

2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5.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9.3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6.7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14.44 %

5.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mm

2.吸气内径(短径)

mm

3.呼气内径(长径)

mm

4.呼气内径(短径)

mm

6.入组后48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6.4

2.心率

85 次/分

3.呼吸

14 次/分

4.收缩压

120 mmHg

5.舒张压

54 mmHg

6.平均动脉压

76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27.49 mmHg

2.氧输送

559.07

3.氧耗

148.13

4.动静脉氧含量差

27.49

6.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41

2.动脉氧分压

107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5 mmHg

4.剩余碱

-2.13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98.20 %

6.血乳酸浓度

1.1 mmol/L

7.氧合指数

267.50 mmHg

6.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4

2.中心静脉氧分压

37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40 mmHg

4.剩余碱

-1.7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72.10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5847 ml

2.出量

6000 ml

3.尿量

320 ml

4.超滤量

5680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67.4 mg

6.多巴胺用量

960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11 mmHg

2.心输出量

5.43 L/min

3.心指数

3.88 L/min/m2

4.每搏量

62 ml

5.每搏指数

44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1092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806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8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1.2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1803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5.6

12.全心射血分数

27.0 %

13.每搏量变异

21.0 %

14.脉压变异

19 %

15.dPmax

1703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2.肺部超声评分

0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6.7.1、纵切切面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8.4 mm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6.5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10.89 %

6.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mm

3.呼气内径(长径)

mm

4.呼气内径(短径)

mm

2.吸气内径(短径)

mm

7.入组后72小时
1.生命体征

1.体温

36.8

2.心率

96 次/分

3.呼吸

14 次/分

4.收缩压

115 mmHg

5.舒张压

52 mmHg

6.平均动脉压

73 mmHg

2.血气分析

1.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3.0 mmHg

2.氧输送

607.42

3.氧耗

132.20

4.动静脉氧含量差

23.99

7.2.、动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41

2.动脉氧分压

127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5 mmHg

4.剩余碱

-2.1 mmol/L

5.动脉氧饱和度

98.90 %

6.血乳酸浓度

1.1 mmol/L

7.氧合指数

317.50 mmHg

7.2.、静脉血气

1.血液酸碱度

7.36

2.中心静脉氧分压

41 mmHg

3.二氧化碳分压

38 mmHg

4.剩余碱

-1.9 mmol/L

5.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77.30 %

3.血管活性药物与液体

1.进量

8732 ml

2.出量

8451 ml

3.尿量

580 ml

4.超滤量

7871 ml

5.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67.4 mg

6.多巴胺用量

1440 mg

7.肾上腺素用量

mg

8.垂体后叶素用量

U

9.多巴酚丁胺用量

mg

10.米力农用量

mg

11.左西孟旦

4.PiCCO参数

1.中心静脉压

9 mmHg

2.心输出量

5.57 L/min

3.心指数

3.9 L/min/m2

4.每搏量

58 ml

5.每搏指数

41 ml/m2

6.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998 ml/m2

7.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

810 ml/m2

8.血管外肺水指数

7 ml/kg

9.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

1.3

10.体循环阻力指数

1900 DSm2/cm5

11.心功能指数

5.3

12.全心射血分数

25.0 %

13.每搏量变异

20.0 %

14.脉压变异

18 %

15.dPmax

1630

5.心脏超声

1.左心室射血分数

%

2.左室缩短率

%

3.每搏输出量

ml

4.心输出量

L/min

5.跨二尖瓣舒张早期峰流速

6.跨二尖瓣舒张晚期峰流速

7.E/A

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室间隔)

9.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流速(侧壁)

10.E/Ea(室间隔)

11.E/Ea(侧壁)

12.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3.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

mm

14.右室大小

15.左室舒张末容积

ml

16.左室舒张末内径

cm

6.肺超声

1.B线数目(28区法)

2.肺部超声评分

0

3.B+区域 (B线》3条)

7.下腔静脉
7.7.1、纵切切面

2.下腔静脉内径(呼气相)

18.7 mm

3.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

16.3 %

1.下腔静脉内径(吸气相)

13.71 mm

7.7.2、横切切面

1.吸气内径(长径)

mm

2.吸气内径(短径)

mm

3.呼气内径(长径)

mm

4.呼气内径(短径)

mm

8.第1天
1.心功能指标

1.脑利钠肽前体氨基端片段血浆浓度

pg/ml

2.脑钠肽

1327 pg/ml

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

0.581 ng/ml

4.肌酸激酶同工酶

1066 U/L

2.肾功能指标

1.肌酐(Scr)

629 umol/L

2.尿素氮(BUN)

25.9 mmol/l

3.肾小球滤过率

0.056 ml/min/1.73m2

检查日期

yyyy-mm-dd

3.血常规检测

1.白细胞计数

27.5 X10*9/L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6.9 %

3.血红蛋白

g/L

4.C反应蛋白

12.5 mg/L

5.降钙素原

8.79 ng/ml

6.检测日期

4.SOFA评分

SOFA评分

15

9.第2天
1.心功能指标

1.脑利钠肽前体氨基端片段血浆浓度

pg/ml

2.脑钠肽

1078 pg/ml

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

0.87 ng/ml

4.肌酸激酶同工酶

1103 U/L

2.肾功能指标

1.肌酐(Scr)

151 umol/L

2.尿素氮(BUN)

7.4 mmol/l

3.肾小球滤过率

0.291 ml/min/1.73m2

3.血常规检测

1.白细胞计数

21.2 X10*9/L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2.8 %

3.血红蛋白

g/L

4.C反应蛋白

45.6 mg/L

5.降钙素原

8.16 ng/ml

4.SOFA评分

SOFA评分

9

10.第3天
1.心功能指标

1.脑利钠肽前体氨基端片段血浆浓度

pg/ml

2.脑钠肽

887 pg/ml

3.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

1.21 ng/ml

4.肌酸激酶同工酶

1362 U/L

2.肾功能指标

1.肌酐(Scr)

164 umol/L

2.尿素氮(BUN)

5.4 mmol/L

3.肾小球滤过率

0.265 ml/min/1.73m2

3.血常规检测

1.白细胞计数

9.9 X10*9/L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3 %

3.血红蛋白

g/L

4.C反应蛋白

36.7 mg/L

5.降钙素原

5.14 ng/ml

4.SOFA评分

SOFA评分

7

11.研究结束
4.1.一般情况

1.研究过程中是否输注红细胞

2.输注红细胞

1.5 U

3.是否输注血浆

4.输注血浆

ml

5.是否输注血小板

6.输注血小板

U

7.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14

8.并发症

4.2.预后

1.患者转归

转科

2.28天内死亡?

3.生存天数

4.死亡时间

yyyy/mm/dd

5.死亡诊断

6.住院时间

18

7.住ICU时间

12

8.机械通气时间

98 小时

9.ICU住院费用

10.是否CRRT治疗

11.CRRT支持时间

小时